债券通这五年:从千亿外资向北流,到南北双向开放

作者: 徐燕燕
[ 如今,债券资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通年规模已高达近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从千通过债券通持有的亿外规模超过8000亿元。 ]
2022年6月30日,北流北双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到南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是向开“债券通”上线5年后,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债券资又一大步。
5年前,通年债券通作为中国债市开放的从千一项重要创新机制,开启了境外资金在境外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的亿外新通道,是北流北双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今,到南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向开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债券资规模已高达近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通过债券通持有的规模超过8000亿元。债券通已经成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主流渠道之一。
“‘债券通’过去5年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缩影和聚焦。它见证了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的过程,这也是中国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确立的历程,意义非凡。”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中国区总经理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北向通”日交易量从20亿到300亿元
“‘债券通’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环节和内容。它从基本架构上把境外存在的人民币纳入到境内银行间市场的价格体系里来。这是‘债券通’的一个核心定位。”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债券通”推出以前,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债券通作为中国推出的最新渠道,不同于直接投资模式,它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债券;相较QFII申请、备案等多重手续,债券通无需在境内开户。
“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集中和系统化的境内市场投资方式,开户流程更加简化,审批周期大大缩短。”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率先上线,至今5年的时间里,境外投资机构从最初的247家扩展到今天3500多家,报价行从20多家,发展到现在56家。每日交易量从20亿元左右到如今超过300亿元。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3年来,债券通每月交易量已经在多数时间超过了比其更早推出的结算代理模式。回顾过去一年(2021年6月~2022年5月)的数据,债券通的交易量达到7.2万亿元,高出结算代理模式三成。
与此同时,随着进入境内市场更加便利化,投资者类型越来越广泛,从以零售基金为主,发展到境外央行、货币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商业银行和养老基金等更多类型投资者。
此外,投资者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根据彭博的统计,截至目前,以法人为统计口径,投资者已达751家,较2018年5月增长了1.4倍。全球前100家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78家成为债券通投资者。
截至2022年4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38.2万亿元,自201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共有103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总持债规模为3.9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增长225%。2020年2月,摩根大通将中国债券纳入其全球指数,此后2020年11月、2021年3月,彭博、富时罗素又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全球指数。回顾中国债券市场在短时期内的快速发展,“债券通”功不可没。
完善“南向通”是债市开放下一步
在“北向通”运行4年多后,2021年11月,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便利内地机构“走出去”,高效投资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这标志着“债券通”实现了双向通车。
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与香港金管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密切沟通了解到,目前“南向通”的相关完善工作正在进一步推进。例如,参照“北向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其交易机制、账户管理,包括适用的债种范围及相关流动性安排等应如何调整与提升,这些讨论与工作都在进行。
信用债市场“破冰”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今年5月底,央行会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相关通知,统一境外机构投资者市场准入和资金跨境管理。
其中就包括,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业内认为,此举将有效提升境外资金持有中国信用债券的规模。目前,交易所债券占中国债券的比重为10%,而境内信用债的外资持有比例不到1%。
李冰告诉记者,很多境外投资者已经开始更多关注中国信用债市场,通过彭博查询中国信用债相关指数、数据和分析的投资者日益增多。
“境外投资者对境内信用评级体系熟悉度比较低,较为担心境内信用债的风险。此外,和中国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不同,境内信用债尚未被纳入全球指数。我认为,这些领域的改善是未来中国债券市场深化对外开放的关键。此外,提升境内债券一级市场的外资参与度是另一个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黄嘉诚认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2020年11月,彭博推出了彭博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CC)指数,摩根资产管理在今年推出了全球首只追踪包含LCC系列指数的ETF等,这些将有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评估和投资中国信用债市场。
“随着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了解的加深,投资者会逐步将目光转向信用债市场,信用下沉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李冰说。
相关文章
老虎证券Q3净利润334万美元 新入金客户数同比增23.2%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3日美股盘前,(TIGR.US)公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数据。财务数据显示,老虎证券第三季度营收5,541万美元,归属于母公司的GAAP净利润为334万美2025-07-07文旅部:严格实施跨省旅游经营“熔断”机制,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文旅部指出,严格实施跨省旅游经营“熔断”机制,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3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在线上举办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文旅部提醒清明假期将要出行的游客,要2025-07-072022年新疆计划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370项 总投资2.17万亿元
3月30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介绍相关计划、措施。发布会上,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田玉军介绍,2022年计划实施自治2025-07-07- 作者: 玉景智通财经App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叫车和送餐公司Grab(GRAB.US)的技术主管Wu Ngiap Foo将于3月31日离开这家工作了7年的公司,而加入加密货币游戏初创公司Ethlas2025-07-07
- 然而这些加起来,都不如15天研制出来的连花清瘟。这个结果,是不是有些过于滑稽了? 收入见顶,出道即巅峰当然,资本市场对以岭药业和白云山的捧高踩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对白云山而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2025-07-07
-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国有六大银行、、、、和)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合计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下同)总计12723.44亿元,较2020年的11382.24亿实现正增长,增长超过11%。2021年国2025-07-07
最新评论